“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明朝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谈到家具设计时如是说,这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家具对于古朴大雅的追求。
中式家具,非良木不择,非良工不用,非美漆不涂,非佳境不设。凡床几案凳,杌桌窗屏,皆精致华美牢固坚实,实为一代代中国匠人良心打造的,永不过时的东方美学!

沉淀千年的东方生活美学,没有在时代的洪流中渐渐消退,却以简约空灵却不失内涵的设计,站稳历史的脚跟,时至今日,仍散发出永不落伍的魅力。
中式家具之多之繁,超过西方任何一个国家,每一款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美的感知、与对生活的理解,把日子过成艺术,这便是中国人家居艺术中的独到之处。
中式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可分成“五大类”: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杂项类。
椅凳类
汉代之前,
人们是没有坐具的,
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
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
直到一种被称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
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
后经唐朝的全力发展,
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來,
直呼为椅子。

桌案类
桌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较高,
是中国礼仪文化之邦传承的产物,
也是礼仪接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的古代,
对桌案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
比如,
供桌供案主要应用于,
祭奠仙逝长辈和敬供先人,
八仙方桌主要应用于接待重要宾客,
例如“请上坐”指的是,
八仙方桌朝南的左边位子,
圆桌主要应用于家人共餐,
一家团圆之意。

床榻类
床榻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氏时代,
那时还只是专供休息与待客所用的坐具,
直到六朝以后才出现高足坐卧具,
“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
是有分工的,
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
榻体较小,只用于坐具。

柜架类
柜子的使用大约始于夏商时期,
古时的“柜”,并非我们今天所见之柜,
但很像我们现在所见的箱子,
而古代的“箱”,
则是专指室內存放东西的地方,
我们这里说它是箱子,
是按现代人的说法,
如果按战国时的称呼,
则应称为“柜”。

杂项类
除了椅凳类、桌案类、
床榻类、柜架类的家具之外,
还有很多种类目,
如:书箱、印匣、提盒、
屏风、盆架、镜台等,
在此全部归纳为“其他类”。
中式家具,简净简从,宛若天成,空灵婉约,意蕴笃厚,一桌一椅,一床一榻,都凝结着古老的中国智慧,散发出了永恒不变的魅力!